第四卷

火之山。

这是一座位于关门桥下关地区的桥墩附近,是个微微突起、呈现漂亮圆锥形外表的独立山脉,海拔约两百八十公尺。为了能由此处一眼望尽关门海峡,过去的政府曾将海上保安厅雷达局设置于山顶附近,藉此维护着无数船横渡海峡时的行船安全。当然,对岸的九州门司港也落在视野范围之内,要举起望远镜,甚至连位在秋季澄澈空气彼端,塞满整个旧门司港怀旧地区的每一个日向移民地军兵的身影都可以清楚看见。

「潮流起了变化。」

放下望远镜的白谷三座嘟嚷着说。遥远下方的坛浦群青海面,鲜明地映入白谷的视网膜之中。

单凭眼,也能看出海面颜色织成条纹图案。这是号称一天会四度改变流向的海峡潮

流。仿佛有三条不同河川填满了九州与本州之间的夹缝一般,见海水流向处处均有所差异。

白谷以眼自火之山山顶的了望台俯瞰着今日的战场。有七名传令兵在他背后待命,步兵群仿佛包围住他们似地挥动军旗,另外有大量士兵驻守于山腰地带,对着门司港地区送出阵阵滚烫火热的战意。

这座火之山,正是白谷选定的本营设置地点。前阵布置在下关的面海玄关·唐户市场附近,等着应对日向军的登陆战;火之山则像是由背后力挺前阵似地屹立不摇。姬路军的四千大军,现在分成驻扎于火之山本营的一千五百人中队、在唐户市场附近严阵以待的两千人大队、以及歌子亲自率领的五百人分遣小队等三路,在下关地区展布局。

巨型鸢鸟缓缓张双翼自白谷头上飞掠而过,斜向往下滑过秋季蓝天。鸢鸟的行进方向尽头有一大片汪洋。同时亦可看见支撑着关门桥的两根高大梁柱出现在鸢鸟的双翼下方。

随后——鸢鸟自火之山飞抵中间隔着海峡、距离将近七百公尺远的对岸。在悠然翱翔于天际的双翼底下,见在门司港一带,原本那五百艘隶属于一千岛水运的船,始转动船首对准下关。

三角帆随风飘舞,船身激起阵阵白浪。负责操纵船的,是一千岛水运的水手们。在浅滩居多、潮流变化亦相当复杂的濑户内海锻练出来的航运技术十分可靠。尽管有数量此庞大的船步调一致地航行于海面上,船列却非常井然有序,丝毫不见半点紊乱。每艘船平均载着二十名身穿蓝灰色军服的日向兵,握在各人手上的刀剑则灿烂地反着阳光。就连解下缰绳,同受到甲虫外壳保护的马匹、外形诡异的古利鲁们也被拖至甲板上,尽管其中亦可瞥见少许巨人兵的身影,然而由于巨人兵一旦上船,就会因为超重而导致船再也无法载送其……(内容加载失败!请反馈访问设备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