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logue

第一卷

台版 转自 负犬小说组

图源:求匿名

录入:七号插管

校对:

有人按了。虽然对讲机设为静音,是能察觉有人按下门铃。不过,或许是我的错觉。这一年来,粗鲁的拜访、失礼的电话及自以为是的善意讯息不断涌入家中,我们变得非常敏感。

客厅门边的监视荧幕上,肯定映着站在对讲机前的人,八成是记者。

刚刚从二楼寝室旁的窗户往外窥望,大门前聚集几个扛着摄影机的男人和记者。天空沉沉的,仿佛随时会下雨,那些人却守在没屋檐的地方,甚至自备雨衣。一年前,媒体穷追不舍带来莫大的精神压力,导致我一看见人影便会恶心胃痛,今我习惯许多。口虽然有股遭受挤压的紧张感,但厌恶情绪减轻不少。媒体的关注降温也是原因之一吧。案发后,我光是碰触窗帘,楼下众人便会一阵动,迅速举起摄影机。现在气氛没那么剑拔弩张,电视台播报员会跟其他播报员闲聊。原本唯恐遭人抢先一步的记者,像是吱吱喳喳来参观的游客。

二十三岁时,我成为一名职业小说家,至今执笔超过十多个年头。凭借踏实地描绘活跃于十八世纪的英国风景画家一生的中篇小说(现下看来也有「踏实」一个优点),我拿到知名度颇高的文学奖,获得许多与出版业人士合的机会。不仅此,我常在电视节目中亮相,跟电视台的人也有些情,可惜,这些对我当成猎物的记者及摄影师发挥不了。他们与我的认知差距太大,我根本手足无措。跟我合过的文艺编辑或电视台员工,或多或少都对小说抱持兴趣。然而,追逐案件的记者完全不一。文艺编辑若是「房车」,专门追逐案件的周刊杂志记者和播报员便是「跑车」。他们有一个存在目的,就是「比其他人更早抵达终点,炒热观众的情绪」,房车根本不是对手。他们擅长挖掘案件,引发社会大众的好奇心。

不过,这一年来,我对电视台、报社及周刊杂志记者的刻板印象有些改变,不再像以往那般深恶痛绝。因为我学到一件,就是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同是「追逐新闻的媒体工者」,是有许多差异。听起来理所当然,我却是最近才体会到这一点。举例来说,请求采访的记者中,有些人对「采访失去独生女的双亲」毫无罪恶感,而他们的理由又各自不同。有些人秉持「要有助于破案,不惜在受害家属伤口撒盐」的信念;有些人嫉恶仇,以致忽略受害者家属的心情。有些人根本不在乎案件背后的意义,是尽职地完成工;有些人满脑子抢独家报导,为前程铺路;有些人纯粹……(内容加载失败!请反馈访问设备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