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高中生活,就会想到缤纷的「玫瑰色」吧!但有些人对课业、运动、恋爱等全都兴趣缺缺,只喜欢「灰色」的生活。
高中生折木奉太郎信奉「节能主义」,不到厌世,只是不想浪费精力,却还是在姐姐的命令下加入「古籍研究社」。社团随着小镇里有钱人家大小姐凑一脚,死党好友来入社,校园里没有大件事,平凡日子却总能让无事变有事,校刊命名之谜、学园怪谭、情人节巧克力被谁拿走了?……校园生活处处小玄机,偏是「日常」才能拿来推理解谜,小说家米泽穗信笔下的「古籍研究社」由此热闹迎新。
2018年的台湾终于盼到了日本青春小说「古籍研究社」系列最新一集《迟来的羽翼》,台北则迎来小说家米泽穗信。「古籍研究社」是米泽穗信出道的原点,一切都从这里开始。他说,「2000年前后的日本,好几家出版社不约而同推出『向年轻人推广推理小说』的企画。我也很想告诉年轻读者推理小说有多有趣,于是有了《冰果》。」
做为「古籍研究社」首作,《冰果》奠定了故事的人物和调性,一举获得第5回角川学园小说大赏奖励赏,这也多少决定米泽穗信早期的风格走向,「读者是借由《冰果》认识我,既然读者对我有期待,又因为《冰果》是走青春校园推理路线,我想我应该在这个风格上多琢磨,所以便继续走这一路线。」同样是书写青春,米泽穗信笔下的青春却和别人不一样,多数青春小说里总在跑步呐喊跌倒,他偏偏青春向后转,把粉红色换成灰色,「我当初的设想是,去写『一群有自己信念的人,却不被周遭人认同』的那种青春。我想写的,就是年轻人的『狂热』。」所以他笔下的青春乍看冷淡,其实只是背向多数人,用另一种少为人知的方式热着。
这样说来,米泽穗信的青春也信奉着灰色?回首青春的原点,如今身着合身西装,戴着细框眼镜的小说家腼腆地笑了,「不,我的青春啊,就是射箭,和写小说。」他高中时参加过弓道部,「那时一心想跟大家赢得胜利,可惜没有办法进全国大赛啊……」听他的描述,成长过程挺像直直冲的热血甲子园,但下了笔却是斜斜走向对面,偏让少年主角抱持「节能主义」。但无论是米泽向前冲,或主角折木的转弯又绕路,对于在乎的事,那背后其实仍有一种共通的狂热。
「高三时的校庆,大家说想拍推理剧,于是我负责编剧,这是我人生写出的第一个推理故事。」剧情描述校庆就要开始,一伙同学到校进行最后准备,想不到有人被下毒,有人被推下楼,凶手到底是校外人士,还是校内的人?听起来这个「校庆拍录影带」的故事,可不神似「古籍」系列第二集《愚者的片尾》吗?小说里真相悬而未解,真实人生中米泽穗信已用自己的青春预写了一次,「没错,《愚者的片尾》正是以这为灵感写的。」青春小说里外殊途同归,属于小说家米泽穗信的故事也正要展开。
小说家的炼成指南
「我从小就喜欢编故事、讲故事。」米泽穗信童年时「我的志愿」版本包括漫画原作、电影企画、游戏脚本家等,直到高中三年级,他真正完成一篇长篇小说,执着于弓道的少年眼睛射出梦想的抛物线,从此决心成为小说家,于是踏上修炼之路。
那时日本进入网路时代,刚上大学的他架设了个人网站做为小说发表园地,「这不只是练习写作而已。网站是开放所有人浏览的,总是有人会给我回应。我是在此时体认到所谓『读者视线』的存在。」米泽穗信说起大学时给自己的锻炼,「我曾经设定『连续40天,一天写一个极短篇』的小说挑战,在完成的同时,确实能感受到心理的意念如何转换成文字,那时我就想,我是能成为小说家的。」小说家是这样炼成的,成名作《冰果》正是他大学三、四年级时完成的作品。一切等待时代的风,随着角川学园小说大赏举办,他的箭,正中靶心。
他说大学时什么书都看,练笔时什么类型都写,「我那时喜欢很多作家,包括北村薰、泡坂妻夫、久生十兰、绫辻行人、写《毒巧克力命案》的安东尼.伯克莱(Anthony Berkeley),以及《本店招牌菜》的史丹利.艾林(Stanley Ellin),喔,还有陈舜臣……」问他觉得自己最像「古籍研究社」中哪位角色?「我没有特别像谁。如果硬要说,应该是福部里志吧。」欸?因为福部里志在小说中被描写成美少年吗?「不,不是这样的……」米泽穗信赶忙摇手说,「因为小说中的福部是个杂学者。他懂很多事情,但没有特别专精于什么,这和过去的我有些重叠。」
那样的杂学,反而能培养出秀异的小说家吧。深一层来看,米泽穗信虽以青春校园小说出道,却也没放过其他主题,「推理小说有很多种类,我后来写的《虚幻羊群的宴会》《王与马戏团》也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正因为『古籍研究社』受人支持,这之后我才能写更多自己喜欢的类型。」青春小说不只是原点,就米泽穗信所言,也成为他书写的地基,此后的创作,朝科幻、新闻、历史素材多方位迈进,不只是全方位写出去,也是把过去喜欢的一切写回来。
而系列作都面对同样的问题。《名侦探柯南》出版了20余年,柯南还是个小学生,金田一少年于2018年推出《金田一37岁事件簿》,一觉醒来变大叔。米泽穗信曾在小说中提到:「在写小说时,我很不擅长更动既定的时间线以改变构筑好的人际关系,我其实很希望三藏法师一行人能够永永远远在取经的路上、被各种妖怪袭击……我一直不希望他们抵达天竺。」所以他经营的古籍研究社,会不会永不歇业?节能少年会是永远的高中生?「要不要让小说的时钟指针转动,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他透露,直到系列作第四集《绕远路的雏偶》,才终于下定决心让小说中的时间流逝,「『古籍研究社』系列是青春物语,但也是成长物语。现在的我,必须记录下他们的改变,人物的内在也必须跟故事一起成长。」
长大的不只是人物角色,读者会发现,「古籍研究社」系列自己也在长大,随着集数推进,换视点,玩形式,由第三人称叙述变为第一人称,写法更难了,小说变得更深更广了。出于好奇,岔题问米泽穗信:小说里大家都赞美折木同学的大衣好好看,真的有这件大衣吗?是什么牌子的?米泽穗信呵呵的笑了,「我的设想中,那是高中生不太会穿的大衣啊!所以每个人看到折木都觉得好突兀,其实没有人真心赞美他。你要注意情境和字面后的意义。」
人心本来就是很难懂的,「古籍研究社」之所以不同于一般青春校园推理,不只因为主角和其他人的玫瑰色青春不同,而是小说中人正逐渐从典型人物脱胎换骨,「正因为时间开始流动,所以人物有了心理上的转变。」他们意在言外,口不对心,字面后都有另一层意义。小说人物在长大,创作本身也在长大。
米泽穗信说,「但『古籍研究社』的初衷一直没变,我希望每一代的孩子读了,可以很轻松入门,对推理发生兴趣,然后去看看那后头更广大的推理世界。」于是,这是他给读者的一帖转骨良方,那不只是小说家的创作原点,也是读者「推理青春期」的成长起点。
日常推理,需要一个「理由」
「古籍研究社」系列是青春校园结合日常推理,米泽穗信解释,「因为我从小就很喜欢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小小的不协调感。」所以写日常推理最困难的部分在哪里呢?「是理由吧。」他说,不是「设谜者」的理由,而是「解谜者」的理由,「如果是一般推理故事,无论杀人或犯罪,警察和侦探理所当然得以介入。但写日常推理不一样,小说家必须先找到一个理由:为何要解谜?主角又有什么资格解谜?」甚至很多时候,日常推理是因为有了「想知道为什么」的动机,才诞生出问题。该系列里,所有谜面的谜底其实还是「青春」本身,人际关系、彼此距离的概算、心的重量……是这些让少年少女绕了远路,问题存在的本身,比答案更接近解答。
我们终于进入疑问的核心,如果日常推理需要一个理由,那么米泽穗信如此深爱故事,因此想成为小说家的理由又是什么?「小时候,我家距离学校很远,我是通车上学,单趟车程就要一个小时。」米泽穗信此刻望向远方,长桌那端只有他孤独的坐着,金边细框眼镜和抓好的发型很符合这间借来的商务会议室,线条鲜明,一丝不苟。在黄昏光影暗下的这当下,讲起故事时的他,颜线那么柔和,分明还是张少年的脸。「在通勤那一个小时,时间漫漫,很孤独啊,但我会在脑中编故事,讲故事给自己听。这变成我的习惯,成了我学生时代最快乐的事。列车上的时光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从那刻起,我想变成一个说故事的人。」
很多年前列车上的少年望着窗外,列车摇摇晃晃,不知道有没有哪一刻,他会与会议室里戴着眼镜的小说家彼此目光相对,已经过了这么漫长的时光了呦,你长大成为想变成的大人了吗?但那还不是终点,在迢遥的远路上,让理由变成过程,直到一切成为途径,只有故事,才能做到这件事。
不支持繁体字搜索
专访小说家米泽穗信:我的青春啊,就是射箭,和写小说
说到高中生活,就会想到缤纷的「玫瑰色」吧!但有些人对课业、运动、恋爱等全都兴趣缺缺,只喜欢「灰色」的生活。
2018年的台湾终于盼到了日本青春小说「古籍研究社」系列最新一集《迟来的羽翼》,台北则迎来小说家米泽穗信。「古籍研究社」是米泽穗信出道的原点,一切都从这里开始。他说,「2000年前后的日本,好几家出版社不约而同推出『向年轻人推广推理小说』的企画。我也很想告诉年轻读者推理小说有多有趣,于是有了《冰果》。」
这样说来,米泽穗信的青春也信奉着灰色?回首青春的原点,如今身着合身西装,戴着细框眼镜的小说家腼腆地笑了,「不,我的青春啊,就是射箭,和写小说。」他高中时参加过弓道部,「那时一心想跟大家赢得胜利,可惜没有办法进全国大赛啊……」听他的描述,成长过程挺像直直冲的热血甲子园,但下了笔却是斜斜走向对面,偏让少年主角抱持「节能主义」。但无论是米泽向前冲,或主角折木的转弯又绕路,对于在乎的事,那背后其实仍有一种共通的狂热。
「高三时的校庆,大家说想拍推理剧,于是我负责编剧,这是我人生写出的第一个推理故事。」剧情描述校庆就要开始,一伙同学到校进行最后准备,想不到有人被下毒,有人被推下楼,凶手到底是校外人士,还是校内的人?听起来这个「校庆拍录影带」的故事,可不神似「古籍」系列第二集《愚者的片尾》吗?小说里真相悬而未解,真实人生中米泽穗信已用自己的青春预写了一次,「没错,《愚者的片尾》正是以这为灵感写的。」青春小说里外殊途同归,属于小说家米泽穗信的故事也正要展开。
小说家的炼成指南
「我从小就喜欢编故事、讲故事。」米泽穗信童年时「我的志愿」版本包括漫画原作、电影企画、游戏脚本家等,直到高中三年级,他真正完成一篇长篇小说,执着于弓道的少年眼睛射出梦想的抛物线,从此决心成为小说家,于是踏上修炼之路。
那时日本进入网路时代,刚上大学的他架设了个人网站做为小说发表园地,「这不只是练习写作而已。网站是开放所有人浏览的,总是有人会给我回应。我是在此时体认到所谓『读者视线』的存在。」米泽穗信说起大学时给自己的锻炼,「我曾经设定『连续40天,一天写一个极短篇』的小说挑战,在完成的同时,确实能感受到心理的意念如何转换成文字,那时我就想,我是能成为小说家的。」小说家是这样炼成的,成名作《冰果》正是他大学三、四年级时完成的作品。一切等待时代的风,随着角川学园小说大赏举办,他的箭,正中靶心。
那样的杂学,反而能培养出秀异的小说家吧。深一层来看,米泽穗信虽以青春校园小说出道,却也没放过其他主题,「推理小说有很多种类,我后来写的《虚幻羊群的宴会》《王与马戏团》也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正因为『古籍研究社』受人支持,这之后我才能写更多自己喜欢的类型。」青春小说不只是原点,就米泽穗信所言,也成为他书写的地基,此后的创作,朝科幻、新闻、历史素材多方位迈进,不只是全方位写出去,也是把过去喜欢的一切写回来。
而系列作都面对同样的问题。《名侦探柯南》出版了20余年,柯南还是个小学生,金田一少年于2018年推出《金田一37岁事件簿》,一觉醒来变大叔。米泽穗信曾在小说中提到:「在写小说时,我很不擅长更动既定的时间线以改变构筑好的人际关系,我其实很希望三藏法师一行人能够永永远远在取经的路上、被各种妖怪袭击……我一直不希望他们抵达天竺。」所以他经营的古籍研究社,会不会永不歇业?节能少年会是永远的高中生?「要不要让小说的时钟指针转动,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他透露,直到系列作第四集《绕远路的雏偶》,才终于下定决心让小说中的时间流逝,「『古籍研究社』系列是青春物语,但也是成长物语。现在的我,必须记录下他们的改变,人物的内在也必须跟故事一起成长。」
长大的不只是人物角色,读者会发现,「古籍研究社」系列自己也在长大,随着集数推进,换视点,玩形式,由第三人称叙述变为第一人称,写法更难了,小说变得更深更广了。出于好奇,岔题问米泽穗信:小说里大家都赞美折木同学的大衣好好看,真的有这件大衣吗?是什么牌子的?米泽穗信呵呵的笑了,「我的设想中,那是高中生不太会穿的大衣啊!所以每个人看到折木都觉得好突兀,其实没有人真心赞美他。你要注意情境和字面后的意义。」
人心本来就是很难懂的,「古籍研究社」之所以不同于一般青春校园推理,不只因为主角和其他人的玫瑰色青春不同,而是小说中人正逐渐从典型人物脱胎换骨,「正因为时间开始流动,所以人物有了心理上的转变。」他们意在言外,口不对心,字面后都有另一层意义。小说人物在长大,创作本身也在长大。
米泽穗信说,「但『古籍研究社』的初衷一直没变,我希望每一代的孩子读了,可以很轻松入门,对推理发生兴趣,然后去看看那后头更广大的推理世界。」于是,这是他给读者的一帖转骨良方,那不只是小说家的创作原点,也是读者「推理青春期」的成长起点。
日常推理,需要一个「理由」
「古籍研究社」系列是青春校园结合日常推理,米泽穗信解释,「因为我从小就很喜欢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小小的不协调感。」所以写日常推理最困难的部分在哪里呢?「是理由吧。」他说,不是「设谜者」的理由,而是「解谜者」的理由,「如果是一般推理故事,无论杀人或犯罪,警察和侦探理所当然得以介入。但写日常推理不一样,小说家必须先找到一个理由:为何要解谜?主角又有什么资格解谜?」甚至很多时候,日常推理是因为有了「想知道为什么」的动机,才诞生出问题。该系列里,所有谜面的谜底其实还是「青春」本身,人际关系、彼此距离的概算、心的重量……是这些让少年少女绕了远路,问题存在的本身,比答案更接近解答。
我们终于进入疑问的核心,如果日常推理需要一个理由,那么米泽穗信如此深爱故事,因此想成为小说家的理由又是什么?
「小时候,我家距离学校很远,我是通车上学,单趟车程就要一个小时。」米泽穗信此刻望向远方,长桌那端只有他孤独的坐着,金边细框眼镜和抓好的发型很符合这间借来的商务会议室,线条鲜明,一丝不苟。在黄昏光影暗下的这当下,讲起故事时的他,颜线那么柔和,分明还是张少年的脸。「在通勤那一个小时,时间漫漫,很孤独啊,但我会在脑中编故事,讲故事给自己听。这变成我的习惯,成了我学生时代最快乐的事。列车上的时光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从那刻起,我想变成一个说故事的人。」
很多年前列车上的少年望着窗外,列车摇摇晃晃,不知道有没有哪一刻,他会与会议室里戴着眼镜的小说家彼此目光相对,已经过了这么漫长的时光了呦,你长大成为想变成的大人了吗?但那还不是终点,在迢遥的远路上,让理由变成过程,直到一切成为途径,只有故事,才能做到这件事。
提示
不支持繁体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