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上明明没人,却听到脚步声、关好的门自己打开、已经收好的东西却找不到、听到家具晃动,以为是地震,电视却没有任何报导……这些是《恶灵系列2:人偶的牢笼》中,当事人典子小姐碰到的困扰,而承接她委托的,则是位于涩谷的灵异现象调查事务所。所长是年仅17岁的俊美自恋少年诺尔(取自希腊神话中,迷恋自己水中倒影而死,尔后变成水仙花的诺尔西瑟斯),以及自称平凡无奇的女高中生谷山麻衣。
「恶灵系列」是以「十二国记」在台知名的奇幻小说家小野不由美在1989~1994年创作的少女/恐怖小说系列。之所以说是少女/恐怖,在于小说虽是以灵异为作品核心,然男女主角的相遇却有着浓浓的少女漫画既视感。在首作《旧校舍怪谈》中,麻衣不慎碰倒了诺尔昂贵的摄影器材,为了赔偿而不得不当助手抵债。是的,不但拥有如此古典老派的开头,隐约有着灵异体质(固然平时神经大条爆冲)的麻衣,还经常在睡梦中,遇到不同于平时高傲冷艳的诺尔,竟以温柔可亲的态度对待自己。更别提她不时吃起其他女性的飞醋……种种小设定,不仅增加了系列醍醐味,尔后被稻田诗穗改编成漫画(拥有神奇的译名:《奇幻贵公子》)后,长鸿跟东立两家出版社更是无视其恐怖属性,都放入少女系列中,便可见一斑。
﹝小野不由美的「恶灵系列」﹞
作为早年作品,恶灵系列有着显而易见的轻松特性,人物偏向样板、标签化,除了诺尔(自恋)、麻衣(平凡吵闹)外,还有同时兼任乐团贝斯手的和尚泷川法生、跟清纯形象完全无缘,浓妆艳抹的巫女松崎绫子、金发碧眼、有着大阪腔的驱魔师神父约翰,以及跟诺尔似乎关系暧昧,经常上电视的和服美少女灵媒真砂子。这群来头各异的灵能者,从互看不顺眼到后来携手合作,承接各式委托。人际变化既提供趣味性,越加圆融可爱的互动,也能感受到作家的成长。(第一集的幼稚斗嘴,真的……有点僵硬啊!)
然而,少女心、逗趣人物设定,固然是恶灵系列的娱乐所在,让我最为重视的,却是小野不由美一贯以来对于土地、建筑、历史之执着。
恐怖小说本身即是历史的展现
在《人偶的牢笼》中,诺尔等人不约而同的被请到了委托人典子小姐家,面对了屋主请来的「敌人」,异象骚动非但更加剧烈、夸张,甚至能明显感受到一股反弹、对抗之力。他们不断地推理、揣测。终于,从重要的人证中,得知了这是「会吃小孩子的房子」。只要是8岁左右的孩子,无论是住户,或经常出入的邻里孩童,都会发生不幸。可明明是曾经沸腾一时的传闻,却因为屋主为了避免憾恨发生,不再租给有孩子的家庭,随着时间流逝,记得此事的人渐渐死去、忘却,即便尔后又发生孩童死亡事件,但要告诉新住户此事,添加其罪咎与无端恐惧?思及如此,人们又不敢随便告诉其谣言。渐渐的,后来的受害者完全不知道不祥事迹,没人想到是跟房子有关,历史断裂,直到诺尔等人接到委托。
怪谈、恶灵骚乱的昔日原委,陆续出现在恶灵系列之中。不仅是《人偶的牢笼》,第五集《鲜血迷宫》中,也有着探察不断扩建、出现畸零空间的豪华大宅幕后历史的追索。《旧校舍怪谈》、《死灵游戏》内,亦有为了保险起见,对校史、建筑土地过往的调查研究。事实上,恐怖小说本身即是历史的展现,面对超自然的未知现象,人们会在下意识内寻找理由,曾经发生的事情(有人上吊了)会牵涉到下一起事件(又有人自杀了),在诡异、害怕同时,却也因貌似合情合理的前后关连,得到某种因果的确认。
然而,就若《人偶的牢笼》内,历史曾一度发生断层、空白。面对着迁居频繁、对敦亲睦邻、社区八卦欠缺兴致的现代社会,这类曾发生的怪谈,也面临着无人可说的境地。这点,也正是小野不由美2012年长篇怪谈《残秽》的关注焦点。
因为漠不关心,「秽」持续累积着
《残秽》内,运用着虚实交错的手法,叙述着创作恐怖小说的女性作家,接获读者久保小姐来信,告知其家里出现的神秘现象,两人因而开启了七年的漫长追溯。小说以若报导文学的纪实方式,将访谈、人脉牵线、过程怪象,一一写下,因为主角设定跟小野不由美本人相似度十足(有同业的作家老公、在怪谈杂志上写作、多年前还有出版过少女/恐怖小说系列),更有平山梦明、东雅夫、福泽彻三等现实人物串场,真实到令人毛骨悚然。
在小说中,小野不由美提出了都会区的普遍现象──「土地的记忆几乎断绝了」。一方面由于高度成长期间、急速剧烈的土地开发,土生土长的在地人与新搬迁的新居民并未产生人脉牵连,造成隔阂。再者,由于泡沫经济的土地收购、租赁公寓的兴起,居民流动变得快速。在没有必要与人深交,没有必要去了解土地来历的状况下,人们顶多只要知道自己住的屋子先前是不是凶宅就够了,久远的历史被忘却,十年以上的事便模糊不清,就算隔壁住家常住不久,总有人搬来迁走,那也是他人的事。
不过,秽却累积着。日本自古以来就有「触秽」的说法,人们认为不幸的死亡会产生秽,秽会传染,透过与当事人家庭共食、饮水,用同一火源而传播。于是,服丧时与外人隔绝,又或者举行宗教仪式,都有着隔离、净化的意涵。然越是恐怖血腥、悲哀曲折的憾事,秽越难以除去,而目睹怪象的人,却可能受其影响,得到恶劣的后果,更加深秽的污染程度,并接连触发其他事件……
《残秽》中,不断追索着过往的作家与读者,终究为大量可能有其意义,亦可能仅是纯粹巧然的历史片段,生出不明所以的无力感──这么多年以来,土地住过那么多人,人与人之间又多少有所纠葛,曾发生一些事也算「正常」的范畴。但为何又总觉巧合过度、频繁了些?这到底该算个人主观的「多」?抑或者真的「异常」?小野不由美把这种难以界定的矛盾,与疑惑追查目的、因身边怪象而生的不安,和长年调查下的疲惫感,阐述地非常细腻。
人类对生灵的接纳与共处
如果说,「恶灵系列」的特出点,在于惊悚感十足的恶灵骚乱与对抗(驱灵),《残秽》将重心放在历史溯源,小野不由美的最新作:《营缮师异谭》,则是另辟一条怪谈的诠释蹊径。这部以著名漫画家漆原友纪(代表作:《虫师》、《水域》)担任封面插画的怪谈短篇集,在以沉稳洗练的笔法诉说故事同时,似乎也隐隐与插画者的作品核心:「接纳与共处」相呼应。
面对着恐怖怪事,乃至威胁人身安全的现象,人何以接纳?又怎能共处?在此,我以《营缮师异谭》中的〈栅栏之外〉短篇为例子。在这短篇中,单亲妈妈麻理子屡次出现车子引擎发动失败,被困在车库内,动弹不得的处境。经济窘迫的她,没办法轻易换车,却也为此烦恼。就若所有恐怖小说一般,随着时日,事态越趋严重,车库内出现神秘小男孩的踪迹、被故障的铁卷门给关在黑暗之中,伸手不见五指之时,有着微弱的声音呼喊着妈妈……尽管已经吓破了胆,精神压力面临崩溃边缘,麻理子却没有搬家的余裕。在知晓这车库曾发生过孩童受虐死亡的过往后,她心想也许可以进行祓除仪式,净化亡者的哀恸,然请来的和尚却反建议起车库拆除与建筑改建。
于是,一名营缮师尾端先生出现了,他提出了意想之外的低廉价格,进行简单的车库改建。并且保留了,让死去孩子离去的通道。「……没事了,到外面来,自己拯救自己吧。」这是麻理子最终对小男孩的哀怜心声,没有了恐惧,没有了受迫害的怨憎,剩余下的,是同情心与对死者的包容,以及让哀怨流动出去,离开终了的渠道。《营缮师异谭》中,有着不至过度氾滥的温情,为怪谈困扰的人们,最终靠的并非除灵驱鬼,并非搬迁逃离,也非房屋重建,而是以营缮修理,为生者与死者之间,维持一恰好的距离,人与灵或许共处,也或者拥有分离的可能。
可特殊的是,历史并未消失。「只要有人住,就会在房子里留下痕迹。有的像比较身高那种是故意留下痕迹。有好的痕迹,也会有坏的痕迹。古老房子的痕迹会不断重叠,正是所谓时间的刻痕吧。」尾端曾这样述说着,其中没有否定、责难的意味。「我是做营缮的。如果要完全去除痕迹就是重建了。」那是他对自身工作的定义。就若「恶灵系列」女主角麻衣曾在《旧校舍怪谈》发表的高论:「如果真的有鬼魂作祟,害死了人,的确很伤脑筋,不过如果有一些无害的鬼故事也不错啊,真的没了才让人觉得寂寞呢。」也许这话说来略失轻率、不负责任,只是基于浪漫趣味而生,但是,历史却被记住了。就如,曾经惶恐不安的事件,在变得毫无威胁性后,变成了供人传承的共同记忆,一代一代地,口述下去,牵连着你我彼此。
不支持繁体字搜索
【轻文学连线⚡⚡】亡灵的业障重啊──怪谈里的土地历史关怀:读小野不由美《恶灵系列》、《残秽》与《营缮师异谭》
楼梯上明明没人,却听到脚步声、关好的门自己打开、已经收好的东西却找不到、听到家具晃动,以为是地震,电视却没有任何报导……这些是《恶灵系列2:人偶的牢笼》中,当事人典子小姐碰到的困扰,而承接她委托的,则是位于涩谷的灵异现象调查事务所。所长是年仅17岁的俊美自恋少年诺尔(取自希腊神话中,迷恋自己水中倒影而死,尔后变成水仙花的诺尔西瑟斯),以及自称平凡无奇的女高中生谷山麻衣。
﹝小野不由美的「恶灵系列」﹞
作为早年作品,恶灵系列有着显而易见的轻松特性,人物偏向样板、标签化,除了诺尔(自恋)、麻衣(平凡吵闹)外,还有同时兼任乐团贝斯手的和尚泷川法生、跟清纯形象完全无缘,浓妆艳抹的巫女松崎绫子、金发碧眼、有着大阪腔的驱魔师神父约翰,以及跟诺尔似乎关系暧昧,经常上电视的和服美少女灵媒真砂子。这群来头各异的灵能者,从互看不顺眼到后来携手合作,承接各式委托。人际变化既提供趣味性,越加圆融可爱的互动,也能感受到作家的成长。(第一集的幼稚斗嘴,真的……有点僵硬啊!)
然而,少女心、逗趣人物设定,固然是恶灵系列的娱乐所在,让我最为重视的,却是小野不由美一贯以来对于土地、建筑、历史之执着。
恐怖小说本身即是历史的展现
在《人偶的牢笼》中,诺尔等人不约而同的被请到了委托人典子小姐家,面对了屋主请来的「敌人」,异象骚动非但更加剧烈、夸张,甚至能明显感受到一股反弹、对抗之力。他们不断地推理、揣测。终于,从重要的人证中,得知了这是「会吃小孩子的房子」。只要是8岁左右的孩子,无论是住户,或经常出入的邻里孩童,都会发生不幸。可明明是曾经沸腾一时的传闻,却因为屋主为了避免憾恨发生,不再租给有孩子的家庭,随着时间流逝,记得此事的人渐渐死去、忘却,即便尔后又发生孩童死亡事件,但要告诉新住户此事,添加其罪咎与无端恐惧?思及如此,人们又不敢随便告诉其谣言。渐渐的,后来的受害者完全不知道不祥事迹,没人想到是跟房子有关,历史断裂,直到诺尔等人接到委托。
怪谈、恶灵骚乱的昔日原委,陆续出现在恶灵系列之中。不仅是《人偶的牢笼》,第五集《鲜血迷宫》中,也有着探察不断扩建、出现畸零空间的豪华大宅幕后历史的追索。《旧校舍怪谈》、《死灵游戏》内,亦有为了保险起见,对校史、建筑土地过往的调查研究。事实上,恐怖小说本身即是历史的展现,面对超自然的未知现象,人们会在下意识内寻找理由,曾经发生的事情(有人上吊了)会牵涉到下一起事件(又有人自杀了),在诡异、害怕同时,却也因貌似合情合理的前后关连,得到某种因果的确认。
然而,就若《人偶的牢笼》内,历史曾一度发生断层、空白。面对着迁居频繁、对敦亲睦邻、社区八卦欠缺兴致的现代社会,这类曾发生的怪谈,也面临着无人可说的境地。这点,也正是小野不由美2012年长篇怪谈《残秽》的关注焦点。
因为漠不关心,「秽」持续累积着
在小说中,小野不由美提出了都会区的普遍现象──「土地的记忆几乎断绝了」。一方面由于高度成长期间、急速剧烈的土地开发,土生土长的在地人与新搬迁的新居民并未产生人脉牵连,造成隔阂。再者,由于泡沫经济的土地收购、租赁公寓的兴起,居民流动变得快速。在没有必要与人深交,没有必要去了解土地来历的状况下,人们顶多只要知道自己住的屋子先前是不是凶宅就够了,久远的历史被忘却,十年以上的事便模糊不清,就算隔壁住家常住不久,总有人搬来迁走,那也是他人的事。
不过,秽却累积着。日本自古以来就有「触秽」的说法,人们认为不幸的死亡会产生秽,秽会传染,透过与当事人家庭共食、饮水,用同一火源而传播。于是,服丧时与外人隔绝,又或者举行宗教仪式,都有着隔离、净化的意涵。然越是恐怖血腥、悲哀曲折的憾事,秽越难以除去,而目睹怪象的人,却可能受其影响,得到恶劣的后果,更加深秽的污染程度,并接连触发其他事件……
《残秽》中,不断追索着过往的作家与读者,终究为大量可能有其意义,亦可能仅是纯粹巧然的历史片段,生出不明所以的无力感──这么多年以来,土地住过那么多人,人与人之间又多少有所纠葛,曾发生一些事也算「正常」的范畴。但为何又总觉巧合过度、频繁了些?这到底该算个人主观的「多」?抑或者真的「异常」?小野不由美把这种难以界定的矛盾,与疑惑追查目的、因身边怪象而生的不安,和长年调查下的疲惫感,阐述地非常细腻。
人类对生灵的接纳与共处
面对着恐怖怪事,乃至威胁人身安全的现象,人何以接纳?又怎能共处?在此,我以《营缮师异谭》中的〈栅栏之外〉短篇为例子。在这短篇中,单亲妈妈麻理子屡次出现车子引擎发动失败,被困在车库内,动弹不得的处境。经济窘迫的她,没办法轻易换车,却也为此烦恼。就若所有恐怖小说一般,随着时日,事态越趋严重,车库内出现神秘小男孩的踪迹、被故障的铁卷门给关在黑暗之中,伸手不见五指之时,有着微弱的声音呼喊着妈妈……尽管已经吓破了胆,精神压力面临崩溃边缘,麻理子却没有搬家的余裕。在知晓这车库曾发生过孩童受虐死亡的过往后,她心想也许可以进行祓除仪式,净化亡者的哀恸,然请来的和尚却反建议起车库拆除与建筑改建。
于是,一名营缮师尾端先生出现了,他提出了意想之外的低廉价格,进行简单的车库改建。并且保留了,让死去孩子离去的通道。「……没事了,到外面来,自己拯救自己吧。」这是麻理子最终对小男孩的哀怜心声,没有了恐惧,没有了受迫害的怨憎,剩余下的,是同情心与对死者的包容,以及让哀怨流动出去,离开终了的渠道。《营缮师异谭》中,有着不至过度氾滥的温情,为怪谈困扰的人们,最终靠的并非除灵驱鬼,并非搬迁逃离,也非房屋重建,而是以营缮修理,为生者与死者之间,维持一恰好的距离,人与灵或许共处,也或者拥有分离的可能。
可特殊的是,历史并未消失。「只要有人住,就会在房子里留下痕迹。有的像比较身高那种是故意留下痕迹。有好的痕迹,也会有坏的痕迹。古老房子的痕迹会不断重叠,正是所谓时间的刻痕吧。」尾端曾这样述说着,其中没有否定、责难的意味。「我是做营缮的。如果要完全去除痕迹就是重建了。」那是他对自身工作的定义。就若「恶灵系列」女主角麻衣曾在《旧校舍怪谈》发表的高论:「如果真的有鬼魂作祟,害死了人,的确很伤脑筋,不过如果有一些无害的鬼故事也不错啊,真的没了才让人觉得寂寞呢。」也许这话说来略失轻率、不负责任,只是基于浪漫趣味而生,但是,历史却被记住了。就如,曾经惶恐不安的事件,在变得毫无威胁性后,变成了供人传承的共同记忆,一代一代地,口述下去,牵连着你我彼此。
提示
不支持繁体字搜索